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,回到作品页
vegetable
IPFS 指纹 这是什么

作品指纹

第一章: 起源

vegetable
·
·

在一片被人類遺忘的偏遠農村,曾經有一片肥沃的土地。這裡四季分明,農民世世代代依靠種植蔬菜維生。直到二十一世紀初,科技公司與農業部門合作,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推行「次世代糧食工程」。研究人員試圖透過基因改造與實驗肥料,培養出耐寒、耐旱且富含高營養價值的新品種蔬菜。他們宣稱這些蔬菜能解決未來糧食危機,甚至能抵抗病蟲害。然而,這場實驗卻埋下了日後災厄的種子。

實驗的核心是一種代號為「V-21」的特殊肥料。它由多種化學催化劑與未經充分測試的基因激活劑構成,能刺激植物細胞快速繁殖並延長保鮮時間。最初,農民對這項技術讚譽有加,因為收成量翻倍,蔬菜不易腐壞,甚至葉片光澤鮮亮,彷彿帶著不自然的生機。但不久之後,農村裡出現了異樣:夜晚的田野間偶爾傳來低沉的摩擦聲,好似植物在暗中移動。

起初,人們以為這只是野獸活動。然而某些農民在收割時驚恐地發現,收割下來的白菜竟會在地上微微扭動,切開的番茄會滲出帶有異樣氣味的漿液,甚至似乎發出低鳴。這些異狀被公司歸咎於「肥料反應尚未穩定」,並要求農民持續使用,承諾後續會改良配方。大部分農民因利益與依賴,不敢抗議。

幾個月後,真正的災變爆發。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,暴雨沖刷田野,大量殘留的 V-21 肥料被沖入地下水。蔬菜根部在吸收這股高濃度化學物後,產生了劇烈突變。原本固定的植物細胞出現類似動物肌肉的纖維結構,使得它們能夠收縮、移動。葉片邊緣硬化,宛如鋒利的刃口;根莖部分化出類似關節的節點,支撐它們離開土壤。

翌日清晨,村民們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景象:整片菜田不再靜止,茄子如同跳躍的軟體生物,南瓜裂開外殼,露出滿布觸鬚的內部,胡蘿蔔則憑藉強韌的纖維不斷鑽破土壤,衝向人群。它們不僅擁有移動能力,還展現出某種「群體意識」:一旦某處發出聲響,周遭的蔬菜便齊齊朝聲源逼近,發出低沉而詭譎的摩擦聲,宛如喪屍的哀號。

起初,受害者僅是牲畜。雞舍裡的禽鳥被捲入蔬菜堆,幾分鐘後只剩羽毛與殘骨。然而不久,人類也未能倖免。據倖存者描述,被這些「蔬菜喪屍」攻擊的人,身體並非立即死亡,而是會被注入一種帶腐蝕性的汁液。這種汁液並非單純毒素,而是一種能改寫細胞結構的活性物質。傷口周圍的組織會逐漸植物化,長出纖維與葉狀突起。最終,受害者變成介於人類與植物之間的怪異存在,失去理智,只能隨大群蔬菜喪屍行動。

農村很快陷落。消息一度被政府封鎖,軍方派出特遣隊前往鎮壓,但槍彈無法有效消滅這些生物。即便被切碎,碎片仍能自我繁殖,並以驚人速度重新聚合。大火雖能摧毀它們,但燃燒產生的黑煙中含有未知孢子,擴散至更遠的地區。

災難迅速蔓延至城市邊緣。人們才意識到,這並非單純的生物突變,而是一場「生態反噬」:人類為了追求糧食效率,忽視了自然的平衡。V-21 肥料喚醒了植物潛藏的原始本能——奪取生命,以確保自身存續。

時至今日,學界稱這場事件為「綠色浩劫」。仍有研究人員企圖找出抑制方法,但據報告指出,即便將感染樣本置於極低溫環境,植物細胞依舊能保持活性,並在復甦時展現更強的抗性。倖存的少數人只能築起臨時防線,靠火焰與鹽分延緩進攻。

CC BY-NC-ND 4.0 授权